选自2024年12月9日发布的【从足篮、“三小球”到马拉松,2024年商业赛事更好了吗? 年终盘点】
岁末年初,又是总结与回顾的年度时刻。在上一篇的年终盘点系列文章中,体坛经济观察透过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闭幕的契机,回顾了2024年青训产业的整体发展形势。
而在这篇文章中,体坛经济观察则从商业赛事的角度,回顾过去一年各项知名商业赛事在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。
以中国网球公开赛和武汉网球公开赛为代表的网球商业赛事支撑起“中国赛季”的响亮招牌;
厦马、北马、上马和广马先后举行,吹响马拉松经济继续奋进的号角......
从整体的数量以及质量来看,2024年的体育商业赛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之中。相比于2023年,各项国际赛事在今年有着更充分的筹备周期,也加速了国际赛事回归中国市场的节奏。几乎所有项目的国际顶级赛事,都选择在今年重回中国,或扩大在中国的举办规模。
然而在不断上升的商业赛发展过程中,也有缺位的存在——今年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并没有来到中国大陆交流。在2019年及以前夏天尤为红火的“欧洲豪门中国行”,今年显得特别冷清。
不过总体来看,2024年本土商业赛事和国际商业赛事依然呈现井喷的态势,竞赛表演业的市场热度与观众情绪,也充分证明了商业赛事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。
随着上海海港在上个月以3:1击败山东泰山捧起足协杯冠军加冕本赛季“双冠王”,意味着2024年中国足球的职业赛事暂告一段落。
在2024年开赛前,中超赛事经历着“动荡”的休赛期与筹备期。一是2023赛季的中超冠名赞助商中国平安选择在合同到期后退出,中超险些进入“裸奔”的状态。但作为国企,同时也是中超联赛此前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,华润怡宝站了出来,成为了2024赛季的中超冠名合作伙伴。
这一举动也充分体现了华润怡宝作为国企的担当,以及华润怡宝一直以来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。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这不管是从信心层面还是资金层面,都让中超联赛可以更快地走出低谷期。
二是中超联赛领导层面经历着负责人的更迭。在2023年12月,中国足协副主席杨旭担任中超公司的第七任董事长,许多工作才迅速得以展开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5月,已经退休了的前足协新闻官董华出任中超总经理。
根据中超联赛官方统计的2024赛季数据显示,虽然中国足球短暂陷入低谷,以及中超联赛的品牌受到打击,但仍然有着许多忠实的球迷。
数据显示,本赛季总计有4663507人次现场观赛,场均19431人,其中北京国安、成都蓉城、上海申花的场均主场上座人数均超过3万。此外,客队球迷也为中超的球市贡献着力量,本赛季中超曾多次出现超过4000名客队球迷到场观赛的情形。
其实不止是中超赛场,中甲赛场也有着广泛球迷支持——大连英博在本赛季频频刷新中甲上座纪录,场均主场上座人数达42187人,断层式领先其他中甲球队,这一数据也超过了本赛季中超15支球队,仅次于场均主场上座人数46444人的北京国安。
不管是球迷热情持续高涨,中超联赛的比赛质量也在逐步回升。官方数据统计显示,本赛季中超进球数(735粒进球,不含乌龙)、进球人数(206名球员)以及场均净比赛时间(54分01秒)都比上赛季有所增加。
由于中国足协严抓裁判执法以及赛风赛纪工作,本赛季中超联赛在这两方面同样相比以往有着明显的提升。尤其是此前一直被诟病的裁判工作,今年相比以往有着一定的提升。
特别是本赛季裁判工作的透明度暴增,例如裁判评议结果公开、裁判选派制度更新等,体现出了中超在裁判工作方面的持续改进。这一举动还是受到了外界的认可。
整体来看,KK体育网址本赛季的中超、中甲以及中乙赛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亮点和精彩出现,这对于正在慢慢走出低谷的中国足球,带来了非常大的信心与动力。
新赛季的中超联赛,更值得期待。原因在于此前一直备受期待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(中足联)正在酝酿,运转进入倒计时阶段。若中足联最终进入正轨,对于中超联赛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。KK体育网址
如果说2024年是中超联赛接下来发展阶段的关键一年,那么今年则是CBA联赛历史上的里程碑一年,同时也是中国篮球“不那么安逸”的一年。
在今年10月31日,姚明正式离开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的岗位。自从姚明上任之后,一直在大刀阔斧推动CBA联赛的职业化改革。在NBA打拼多年,深谙篮球市场化和职业化的他一直在推动CBA走上更高的台阶。
但在姚明离开之后,CBA未来的职业化改革是否会受到滞后或者连带影响?这个或许需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至少目前看来,姚明的离开并没有打乱CBA的步伐与节奏。因为姚明在任上之前,已经把CBA的“胆子”,分给了其他人。在中国篮协副主席、CBA公司董事长徐济成的带领之下,CBA进入了30周年的关键发展节点。
在2023/24赛季总决赛,辽宁男篮以4-0横扫浙江稠州,夺得了自己队史第四座总冠军奖杯。连续5年闯进总决赛、达成三连冠的壮举,也让辽宁男篮在CBA的荣誉墙上,刻下了这支王者之师的印记。
对于辽宁男篮来说,连续三个赛季的横扫证明了其雄厚的人员班底和资金稳健,但对于CBA联盟来说,这也让外界对联盟的未来竞争力产生了担忧。
在今年夏天,围绕CBA的联赛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如何提升,成为了今夏中国篮球界的关键议题之一。所以我们看到的2023/24赛季的CBA有了不少的变化与升级。
在品牌视觉体系方面,迎来30周岁的CBA推出了“限定版”的LOGO——卅。“卅”合了数字“30”与篮球元素,象征着CBA联赛走过三十年的重要历程。
在赛制方面,CBA除了对外援政策松绑外,还在国家队窗口期增加了新创赛事“CBA俱乐部杯赛”。总奖金近千万元的新赛事,成为了CBA球队以及年轻球员持续锻炼的另一个舞台。
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李宁公司在第13个赛季继续创新,推出全新的经典版比赛服;
与此同时,2024年夏天成为了CBA史上交易最频繁的一个夏天。CBA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各俱乐部共完成球员交易46人次。其中备受瞩目的无疑是郭艾伦离开家乡辽宁南下广州。辽宁男篮、广州男篮以及同曦男篮的三分交易,也是CBA历史上发生的首次三方交易。球员流动性持续增强,为CBA增添了不一样的戏码。
总体来看,2024年的CBA从赛场内外都充满了话题讨论,以及全新推出的“CBA俱乐部杯赛”给了球迷们带来了新鲜感。不过提升CBA联赛质量和观赏性的关键还是需要由国内球员去担任比赛主角,只不过这个过程仍然需要时间。
自从郑钦文在巴黎夺得女单金牌之后,中国网球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。受益于“郑钦文效应”所带来的影响,郑钦文出战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武汉网球公开赛,都迎来了空前的关注度。
尤其是遇上国庆黄金周的中网,在赞助与票房都双双取得历史新高。根据赛事组委会的数据显示,2024中网赛事门票销售创历史新高——总收入超8000万,是去年同期销售额的2倍。
其中,10月2日的比赛由于有男单决赛和郑钦文的亮相,当天观赛人流量峰值达到2.9万人,创下了百分之百的上座率。
在品牌赞助方面,按照中网的赛事赞助规划,今年赛事依旧采用“1个首席+3个钻石+8个白金”,外加10个合作伙伴的赞助商模式,再次实现全部满额。
庞大的赞助商阵容,有望让2024年的中网在赞助收入方面超过2亿元。按照同样的赞助门槛,2018年中网在赞助商方面的收入达到了1.8亿元。按照这个数据推测,今年中网赞助收入超过2亿元并不意外。
除了中网以外,武汉网球公开赛以及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也都迎来了票房数据的暴涨。
数据显示,2024武网累计票务销售2500余万元,创历史新高,较2019年同期增长4.88倍。累计入场观众超18万人次,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80%,其中外地观众占比44.1%,近8万人次。这样的出色数据,无疑得益于本土选手郑钦文的出战。
至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作为中国网球的另一项IP赛事,多年来一直助力中国网球生态繁荣。作为全球九站ATP1000大师赛之一,上海大师赛一直以来是亚洲网球赛事的标杆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上海大师赛第一次完整覆盖了国庆黄金周,上座人数也创造了赛事的历史纪录——全程超22万人次观众至现场观赛。
如同网球市场一样,作为“国球”的乒乓球市场今年一如既往地火热,尤其是今年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大满贯赛事首次在国内举办。
与中网同期在十一黄金周进行的WTT中国大满贯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,每日吸引入园游客约7万人次,强劲地带动文旅消费增长。官方数据显示,本次中国大满贯赛事总票房达到近6000万元,这还不包括为球迷观赛、娱乐开设的大满贯公园门票收入。
此外,羽毛球在今年的中国市场收获了不少的反响。前不久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在深圳降下帷幕,杭州又即将在12月迎来2024年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。
在巴黎奥运会取得出色成绩的中国羽毛球选手,如“雅思组合”郑思维和黄雅琼、“梁王组合”梁伟铿和王昶以及“凡晨组合”陈清晨与贾一凡,都凭借强大的个人实力以及出彩的个人魅力,收获了不少的粉丝。
整体而言,今年国内的“三小球”受众市场得益于中国运动健儿在巴黎奥运会所取得的现象级成绩。这直接提升了网球、乒乓球与羽毛球的受众热度,KK体育网址也让各项国际赛事成为了继中超与CBA后深受体育迷喜爱的赛事。
在大众体育层面,许多焦点马拉松赛事依然“一签难求”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,经过多年的发展,马拉松受众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大,马拉松经济仍然呈现升温的趋势。
在今年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事当中,厦门马拉松与上海马拉松是国内唯二被评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的。
在今年1月7日举行的厦门马拉松,吸引了3万多名跑者现场参赛,预报名人数超过了13.6万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而前不久刚刚降下帷幕的上海马拉松,则是正式进入了大满贯赛事的行列。三年内连续两核后,上马将于目前世界上的六大满贯马拉松并肩齐驱。
不过马拉松赛事延续井喷态势的同时,仍然有不少问题或乱象需要处理,譬如出现了北马奖牌印错、特步与北京“半马”的假赛争议以及众多黄牛转卖马拉松参赛名额等等,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着马拉松生态的健康发展。
赛事火爆的背后,也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办赛问题。这可以理解,毕竟国内现在许多区甚至县级,都在举办马拉松赛事。对于这些当地的主办方来说,他们或许是第一次举办如此大型的马拉松或者半程马拉松赛事。
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与学习,但一定需要回归“理性”与“专业”,邀请专业的赛事运营团队进行操作。逐步改进固然很好,但不应该盲目自信。
马拉松赛事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扇重要窗口,不仅代表着中国体育在大众层面的普及与发展水平,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象征与依据。